有地方聚集一群文人骚客,你知道这是哪里吗?这是李白诗里“难于上青天”的险境;这是杜甫诗里“好雨知时节”的春雨;这是王士祯诗里“涪江江水抱山流”的豪迈……没错,这是四川省,古称蜀都。在这里聚集了一大批具有文化输出能力的名人,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他们吧!
一、苏轼
1、人物简介:苏轼(1037-1101),眉州眉山(今四川省眉山市)人,字子瞻,又字和仲,号东坡居士、铁冠道人。北宋著名文学家、政治家。与黄庭坚并称“苏黄”,与辛弃疾并称“苏辛”,与欧阳修并称“欧苏”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,“宋四家”(北宋时期的四位书法家:苏轼、黄庭坚、蔡襄、米芾)之一。
2、人物生平
嘉祐二年(1057年),苏轼进士及第,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院侍读学士,礼部尚书。南宋理学方炽时,加赠谥号文忠,复追赠太师。在王安石变法期间,苏轼虽赞同政治应该改革,但反对操之过急的政策及王安石任用的后任吕惠卿,因此招来新党爪牙李定横加陷害;后来又因苏轼反对“尽废新法”,受到司马光为首的旧党斥退,终生当不了宰相。由于苏轼在新旧党争中两边不讨好导致仕途失意,被戏称为“一肚皮不合时宜”。在元祐更化中一度官至尚书;绍圣年间因新党的章惇为相,又加贬谪至儋州(海南岛)。
元年七月二十八日(1101年8月24日),苏轼遇赦北归时病卒于常州(今苏州),时年65岁。次年,其子苏过遵嘱将苏轼灵柩运至郏城县安葬。宋高宗时追赠太师,宋孝宗时追谥“文忠”。
3、主要成就
苏轼在散文、诗词和赋上均有极大成就,同时也擅长书法和绘画。
✱政治风骨。在北宋后期,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新党和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,在朝庭上针锋相对势不两立。而苏轼能从社稷安危的视角出发,敢于直言,体现出高风亮节的政治品格。他最大的政绩就是在担任杭州通判期间,疏浚整治西湖,将瘀泥就地堆砌成苏堤。不仅造福杭州百姓,也使苏堤至今仍为"西湖十景"之一。
诗词成就。苏轼是宋代"豪放派"诗词的代表,他一扫五代以来婉约奢糜的文风,作品以风骨卓然、旷达乐观、情感真挚、天然率性风格著称。如《赤壁赋》、《后赤壁赋》、水调歌头《明月几时有》、念奴娇《大江东去》等。直抒胸臆,大气磅礴,至今仍为世代传诵的佳作。
✱书法造诣。苏轼是宋代"尚意"书法的先驱,作品沉着深厚,在古朴中又不失潇洒豪放。尤其是他提倡的"执笔无定法,要使虚得宽"的理论,至今在书法界影响深远。代表作品有《寒食帖》、《李白仙诗卷》、《次辩才韵诗帖》、《东武帖》、《治平帖》等。
✱美食鼻祖。红烧肉是苏轼发明的一道经久不衰的美食,因他烧的肉醇香色美,肥而不腻,故又称作"东坡肉"。而他被流放到海南儋州时,几乎穷困潦倒,于是把人家遗弃的羊脊骨拿回来,洗净抹盐后放火上烤,结果又成了东坡烤羊脊的名肴。此外还有东坡鱼、东坡羮、东坡饼也一直颇受赞誉。
4、逸事趣闻(九百年了,有趣的灵魂只有他一个)
①文豪的省钱小妙招
年底了,是不是还在感慨钱不够用,快来看看苏轼的省钱法子。到达黄州之后,苏轼生活费吃紧,为了控制自己的用钱梁,他一次性把一个月的生活费取出来挂在房梁上(一进到一代文豪的家里,就能看到房梁一排排的钱。),这种现象出现在一代文豪家里确实令人啼笑皆非。
②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,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
苏轼被贬惠州时,喜欢上了那里的荔枝,为此还作了一首《食荔枝》:罗浮山下四时春,卢橘杨梅次第新。日啖荔枝三百颗,不辞长做岭南人。为了吃荔枝,想做一辈子的岭南人,我想那么多的文人骚客,也只有他有这么独特的想法了。被贬到儋州(今海南),吃到了美味的生蚝,还特地写信给小儿子说千万别让朝中官员知道,怕他们来分他的美味生蚝。苏轼的人生处处透露着有趣和随性,我想这也是他为后人称道的原因之一吧。
二、李白
1、人物简介:李白(701—762)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唐朝诗人,自言祖籍陇西成纪(今甘肃静宁西南),汉飞将军李广后裔,西凉武昭王李暠之后,与李唐皇室同宗。李白有“诗仙”、“诗侠”、“酒仙”、“谪仙人”等称呼,活跃于盛唐,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。与杜甫合称“李杜”,被贺知章惊呼为“天上谪仙”、“李谪仙”。
2、人物生平
李白曾经在天宝元年(742年)供奉翰林,后因得罪高力士而离开宫中。天宝十一年(752年),李白北上途中游广平郡邯郸、临洺、清漳等地。十月,抵幽州。初有立功边疆思想,在边地习骑射。后发现安禄山野心,登黄金台痛哭。不久即离幽州南下。安史之乱爆发时,李白游华山,南下回宣城,后上庐山。至德元年(756年),李白被三次邀请,下山赴寻阳入永王李璘幕僚。永王触怒唐肃宗被杀后,李白也获罪入狱。幸得郭子仪力保,方得免死,改为流徙夜郎(今贵州关岭县一带),在途经巫山时遇赦。李白遇赦后在江南一带漂泊,于宝应元年(762年)病逝于寓所,终年61岁,葬当涂龙山。元和十二年(817年),宣歙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“志在青山”的遗愿,将其墓迁至当涂青山。
3、主要成就
李白的作品想象丰富,浪漫奔放,意境独特,才华洋溢,在诗歌的艺术成就被认为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巅峰。其诗作在全唐诗收录于卷161至卷185,有《李太白集》传世。
✱词赋:李白是否有词的创作至今仍然未有一致的定论,但是今传为李白词的作品,若不论其真伪及是否可归入词体,约有20余首,如《菩萨蛮》《忆秦娥》等。
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,“李白词”在词史上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。这一地位犹如古代希腊神话在西方艺术中的地位,作为一种“不可企及”的规范,李白词成为人们心目中永远的偶像。李白在词体文本模式的形成,词的创作模式上均有重大贡献。实际上,从唐末五代《花间集》以来,所有的唐宋词选集、总集,在具体操作中,都不会忘记李白,至少也要在序跋题记中提上一句。其作为文学史上的第一位大词人,虽然只有很少几首著作权经常受到怀疑的词作,但却从来没有人对他表示过任何的不满或批评意见。如果评选天下第一词人,李白无疑将以全票当选“词王”。
✱书法:《上阳台帖》为李白书自咏四言行草诗,也是其唯一传世的书法真迹。纸本,纵28.5厘米,横38.1厘米。草书5行,共25字。款署“太白”二字。引首清高宗弘历楷书题“青莲逸翰”四字,正文右上宋徽宗赵佶瘦金书题签:“唐李太白上阳台”七字。背有宋徽宗赵佶,元张晏、杜本、欧阳玄、王馀庆、危素、驺鲁,清乾隆皇帝题跋和观款。卷前后钤有宋赵孟坚“子固”“彜斋”、贾似道“秋壑图书”,元“张晏私印”“欧阳玄印”以及明项元汴,清梁清标、安岐、清内府,近代张伯驹等鉴藏印。
✱剑术:李白不仅文采斐然,其剑术亦是十分高明。他“十五好剑术”,“剑术自通达”。造诣非同一般。李白的诗,裴旻的剑术,张旭的草书合称唐代三绝。
据统计,《全唐诗》李白诗中“剑”字共出现了107次,除去作为地名的“剑阁”3次,“剑壁”1次,武器之“剑”犹有103次之多。属于剑的“铗”出现了1次、“吴钩”1次、“吴鸿”1次、“湛卢”1次、“干将”1次、“莫邪”1次、“青萍”2次、“秋莲”2次、“霜雪”2次、“匕首”3次、“龙泉”4次。总计,“剑”字共出现了118次(统计时把“吴钩霜雪明”,“空余湛卢剑”,“剑花秋莲光出匣”,“拙妻莫邪剑”,“吾家青萍剑”分别计做1次),分布在106首诗中,约占全诗总数的10%。
4、逸事趣闻
①李白搁笔
在黄鹤楼公园东边,有一亭名为“搁笔亭”,亭名取自“崔颢题诗李白搁笔”的一段佳话。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名作:“昔人已乘黄鹤去,此地空余黄鹤楼。黄鹤一去不复返,白云千载空悠悠。晴川历历汉阳树,芳草萋萋鹦鹉洲。日暮乡关何处是,烟波江上使人愁。”后来李白也登上黄鹤楼,放眼楚天,胸襟开阔,诗兴大发,正要提笔写诗时,却见崔颢的诗,自愧不如只好说:“一拳捶碎黄鹤楼,一脚踢翻鹦鹉洲。眼前有景道不得,崔颢题诗在上头。”便搁笔不写了。有个少年丁十八讥笑李白:“黄鹤楼依然无恙,你是捶不碎了的。”李白又作诗辩解:“我确实捶碎了,只因黄鹤仙人上天哭诉玉帝,才又重修黄鹤楼,让黄鹤仙人重归楼上。”
②文人之间的追星
唐朝期间的追星现象盛况空前,诗圣杜甫是诗仙李白的小迷弟,作数首诗来赞美自己的偶像,杜甫在渭北的时候,盼星星盼月亮希望与李白再次相逢,可咱们的李诗仙,丝毫不顾小迷弟的死活,忙着对自己的偶像孟浩然表白。因此,唐朝文化圈形成了一条奇怪的追星链:杜甫崇拜李白,李白崇拜孟浩然,孟浩然崇拜王维,咱王维谁也不崇拜。
三、杜甫
1、人物简介:杜甫(712~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,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。出生于河南巩县,原籍湖北襄阳。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,杜甫也常被称为“老杜”。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,被后人称为“诗圣”,他的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后世称其杜拾遗、杜工部,也称他杜少陵、杜草堂。
2、人物生平
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,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。三十五岁以后,先在长安应试,落第;后来向皇帝献赋,向贵人投赠。官场不得志,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。天宝十四载(755年),安史之乱爆发,潼关失守,杜甫先后辗转多地。乾元二年(759年)杜甫弃官入川,虽然躲避了战乱,生活相对安定,但仍然心系苍生,胸怀国事。杜甫创作了《登高》《春望》《北征》以及“三吏”、“三别”等名作。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,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,从其名作《饮中八仙歌》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。[26]
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,他有“致君尧舜上,再使风俗淳”的宏伟抱负。[25]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,但后来声名远播,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,大多集于《杜工部集》。
大历五年(770年)冬,病逝,享年五十九岁
3、主要成就
✱取材:杜甫是社会派诗人,趋向现实主义,内容广泛,富时代性,取材于政治兴亡,社会动乱,战事徭役,饥饿贫穷和贫富悬殊。杜诗善于描写当时历史实况,反映唐代由盛转衰的现况,故有“诗史”之称。从安史之乱至入蜀之前,杜甫经历了大时代的动乱,写下大量的实录式写实名篇。其名篇中,特多写实之作,如名作《丽人行》,反映上层社会的奢淫。杜诗中有儒家思想,悲天悯人,忧国忧民,洋溢着仁民爱物的情怀和浓烈爱国主义色彩,有“诗圣”之誉。杜诗善用理智去仔细观察人生社会的实况,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体会人民的苦乐,有强烈政治意识,继承并发扬诗经、汉乐府民歌及建安文学的写实精神。
✱手法:杜诗善写人物对话和独白,选取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和事件来描写。杜诗也善于抒情,结合抒情和叙事,又结合抒情和写景,寄情于景。杜诗叙事注重客观描述,让故事本身直接感染读者,而少发议论。杜甫写作态度非常严肃,语言精炼,用字准确,形象生动,多姿多采,并善于运用民间口语。
✱杜甫作品众体兼善,五七言古体、律诗绝句,无所不工。他往往用不同的诗体,表达不同的内容,叙事多用较少格律限制,便于铺叙描写的古体诗,抒情则多用近体诗。杜甫大量创作七言律诗,作品内容广泛,技巧纯熟,注重声律对仗,格律严谨,语言锤炼,为历代典范之作,达到极高的成就,使七律创作臻于成熟。他又开创“即事名篇”的新乐府诗,描写社会的民生疾苦。
✱语言风格:杜诗主要风格是沉郁顿挫,风格多样,丰富多姿,或雄浑奔放,或清新细腻,或沉郁悲凉、或辞藻富丽、或平易质朴、或通俗自然。杜诗融冶吸收前人艺术技巧,发展成一种独特的新风格。表达自己爱国的思想。杜甫的诗歌在语言上,普遍认为具有“沉郁”的特点,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,讲求炼字炼句。“沉郁”一词最早见于南朝,“体沉郁之幽思,文丽日月”,后来杜甫写更以“沉郁顿挫”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语言,“至于沉郁顿挫,随时敏捷,而扬雄、枚皋之徒,庶可跂及也”。对杜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,其诗歌风格的形成,与其恪守的儒家思想有着密切关系。同时,杜甫处于盛世末期,少时有雄心壮志,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”,后来安史之乱爆发,国运衰微,加之仕途不济命途多舛,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也使杜诗诗风大有转变,趋近现实主义。
4、死因之谜
多少年来,杜甫给后人留下的最大疑惑是他的死因。文学、史学界针对杜甫的死因提出了五种死因:
①病死说:翻阅莫砺锋、童强著《杜甫传》,关于杜甫的死,书中写道:“冬天到了,诗人病倒了。病倒在行往衡阳的舟中。……一颗巨星就在这无限的孤独、寂寞中陨落了。”
②赐死:此说最早出自于假冒唐朝李观的名义写的《杜拾遗补遗》。这种说法自提出后,后来历朝历代的学者对此说进行批驳,并明确指出此段文字中最大的问题,即文中提到唐玄宗在770年赐死杜甫,而唐玄宗死于宝应元年(762)。
③自沉于水而死:此说源于伪托唐朝韩愈名义撰的《题杜子美坟》提出“三贤(指屈原、李白、杜甫)同归一水”的说法。三人怀沙自沉,这显然是一种没有丝毫根据的想象。
④食物中毒而死:提出此说的是现代著名学者郭沫若,郭沫若的这种说法同样具有猜测性,几乎没有文献作为依据纯属于个人的文学创作。
⑤消化不良而死:杜甫的死和饥饿有着斩不断的联系,离开四川后的杜甫客居湖南,由于被突然的洪水所围困,连续饿了9天(一说是连续饿了5天)。当地县令用小船把杜甫救了回来,以牛炙(炙:烤肉)白酒招待他,难得饕餮一回的杜甫因许久未进食,肠胃难以承受,最终因消化不良而死。
作为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文豪,我希望他的死是安详的、没有痛苦的,虽然各界说法不一,虽然他生在动荡的唐朝末年,我也希望他的一生,至少最后的日子是快乐的。
四、司马相如
1、人物简介:司马相如(179~118)西汉辞赋家,字长卿。蜀郡成都(今四川成都)人。汉赋经过他揉和各家特色,加上他自己的创造建立起固定的散体大赋,成为后来诗赋的典范。工辞赋,其代表作品为《子虚赋》。作品词藻富丽,结构宏大,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,后人称之为赋圣和“辞宗”,也是“汉赋四大家之一”。
2、人物生平
景帝时以赀为郎,任武骑常侍,因非其所好,辞职入梁。与枚乘、邹阳等游,作《子虚赋》。汉武帝即位后见到《子虚赋》大为赞赏,经狗监杨得意的推荐,司马相如被汉武帝召见,又为武帝作《上林赋》,武帝遂拜司马相如为中郎将。司马相如曾奉命出使西南,对中国中原和西南边疆地区民族之间的融合起过积极的作用。
3、主要成就
✱辞赋之宗,扬雄崇拜他一辈子:辞赋,这是司马相如最标志性、也是众所周知的成就。文学中“汉赋”、“唐诗”、“宋词”、“元曲”、“明清小说”并称,以此概括各朝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样式。两汉以赋体著称,其文风辞藻华丽、用典繁杂,现在读之通常艰深。但在两千年前的汉代,会作赋却是时人入仕为官的重要武器。司马相如也是因一篇《子虚赋》,大受汉武帝赞赏,因召入宫。司马相如《上林》《子虚》二赋,气象万千,笼阔天地巨丽壮观,恢弘的西汉景象跃然纸上,因此成为汉赋的标志,也成为后世写赋的标准,影响了百代人对汉代辞赋的评价。一提到“汉赋”,就和唐诗想到李白一样,首先想到的,便是司马相如。扬雄一生追寻司马相如,更是每每写赋,必以司马相如作品为模仿对象,可见一斑。鲁迅在写《汉文学史纲要》时,专门将司马相如和司马迁并置于一个专章加以评述,评价非常高。
✱外交好手,开拓南方丝绸之路:汉武帝对西南少数民族非常重视,但当时西南关系紧张,为了安抚民众,需要派遣官员出使蜀地。据正史记载,当时朝廷为谁能出使有较大争议。但司马相如提出的“怀柔”政策与武帝 的想法一致,且又是蜀人,便被武帝派遣治蜀。没想到司马相如不仅在文学上有所造诣,在政治和外交领域也是一把好手。李大明认为,在汉朝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上,司马相如是至关重要的人物,可谓“万代推功”。所以除了文学家以外,司马相如作为政治家的身份是毋庸置疑的,而在当代,这一点通常被大众所忽略。“这些年随着大家逐渐重视,我们不难发现,司马相如两次出使蜀地,对于开拓南方丝绸之路,是功不可没的。”
✱博古通今,历史、古文字样样精:司马相如是大学者,不止是会写辞赋,那只是文学创作。其在历史学、古文字学等学术上也大有所成。据学界考证,最早有关蜀王的记载,当是司马相如所作。另外他还写成了几千字的专著《凡将篇》,成为当时的识字课本,在《子虚》《上林》二赋中,也有大量新造的字供后世研读。
✱开创蜀学,当之无愧蜀中第一人:李大明谈道,司马相如是目前可考的文献记载的四川出现的第一位文化名人。“在相如之前,有人说大禹、李冰也很有名,但大禹其人的真实性尚存疑,李冰则主要是经济科技的领域,在文化学术层面,司马相如当之无愧应是蜀中第一人。”
4、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:在爱情里,永远不要迷失自己
说起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,大家首先想到就是那种令人羡慕的郎才女貌、神仙眷侣般的民间传说,十分感人,甚至留下了“愿得一人心,白首不分离”的千年名句。谁能想到,这件发生在汉武帝时期的爱情故事,表面看起来是一段浪漫的爱情,其实是一场令人深思的骗局。司马相如这个人根据我们所了解的,其不仅仪表堂堂,更是精通音律,尤其是善长写赋,按现在来说,属于超具文艺范的大才子。他的诗词同他的名字一般,都曾在民间广为流传,受人追捧过。奈何运气不是太好,虽然谋得一官半职,只可惜满身才华无处施展,最后实在忍受不下去了就只好辞职了,即使回老家之后运气也是极差,差点成了无业游民。但是命运并没有就此亏待他,他凭借着之前的著作与名气,在好友的帮助下结识了卓文君,并在当时以一曲《凤求凰》俘获了卓文君芳心,甚至不惜收买卓文君身边的侍女,来达成他的目的。卓文君终是没能抵抗住“爱情”的诱惑,在司马相如猛烈的“爱情”攻势下败下阵来。卓文君早年丧偶,十七岁那年早早成为“望门寡”,当她看到爱情的火花绽放时无惧以身泛险飞蛾扑火。并且不顾其父亲的反对,毅然决然地在漆黑之夜,逃出家与司马相如私奔 。在古时候的封建社会,一个女子能够做出这样的决定,需要何等的勇气与气魄。更何况当时司马相如不过是个落魄潦倒,放浪不羁的文人。在与司马相如私奔回成都老家后,卓文君发现司马相如地老家可以称得上算是家徒四壁。大家都知道卓文君从小就是一个养尊处优,生活环境优越的富家小姐,一般富家小姐如何能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?但卓文君认为这就是她所期待与渴望的爱情,于是便变卖自己的随身饰品开了一家酒馆,靠卖酒来维持生活,并亲自“当垆卖酒”,可谓是十分不容易了。从一个富家小姐变成市井妇的转变,可见她对她所认为的爱情付出了多少心血。然而“多情总被无情恼”,绝大部分爱情也是有保质期的。司马相如在卓文君的照顾下吃饱喝足、衣食无忧后,整日无所事事,吃喝玩乐。最可恨的是最后竟产生了休妻纳妾的想法。与某一日,司马相如写下休书一份,卓文君看后泪流满面,悲痛欲绝。但是卓文君并没有像寻常市井女子那样“一哭二闹三上吊”,而是怀着悲愤的心情写下了堪称千古绝唱的《白头吟》与《诀别书》,由此可见卓文君那高尚的情操与骄傲的尊严。可怜“愿得一人心,白首不分离”最终还是抵不过人世间的沧桑坎坷,而这一句情诗也只是一句卓文君用来表达愁绪的假话罢了。
五、扬雄
1、人物简介:扬雄(53—18)字子云,汉族。西汉蜀郡成都(今四川成都郫都区)人。西汉官吏、学者,与其榜样“司马相如”一样是“汉赋四大家之一”,与荀子、老子、庄子、王通并称为“五子”。
2、人物生平
少时好学,博览群书无所不读。汉武帝时期,仰慕与司马相如壮丽典雅的辞赋,将他作为榜样;又惊讶于屈原的文采超绝,读他的文章时,经常泪流而下。后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召他为门下吏,经蜀人杨庄推荐,成为汉成帝的随侍。晚年王莽当政,扬雄因病免职,又召为大夫。
3、主要成就
✱辞赋特色:扬雄早年极其崇拜司马相如,曾模仿司马相如的《子虚赋》《上林赋》,作《甘泉赋》《羽猎赋》《长杨赋》为已处于崩溃前夕的汉王朝粉饰太平、歌功颂德。故后世有“扬马”之称。扬雄晚年对赋有了新的认识,在《法言·吾子》中认为作赋乃是“童子雕虫篆刻”,“壮夫不为”;并认为自己早年的赋和司马相如的赋一样,都是似讽而实劝。这种认识对后世关于赋的文学批评有一定的影响。扬雄赋写得比较有特点的是他自述情怀的几篇作品,如《解嘲》《逐贫赋》和《酒箴》等。《解嘲》写他不愿趋炎附势去作官,而自甘淡泊来写他的《太玄》。这篇赋虽受东方朔《答客难》影响,但纵横驰说,辞锋锐利,在思想和艺术上仍表现出它的特点。《逐贫赋》是别具一格的小赋,写他惆怅失志,“呼贫与语”,质问贫何以老是跟着他。《酒箴》是一篇咏物赋,内容是说水瓶朴质有用,反而易招损害;酒壶昏昏沉沉,倒“常为国器”,主旨也是抒发内心不平的。
✱散文诗集:在散文方面,扬雄称得上是位模仿大师。如他模拟《易经》作《太玄》,模拟《论语》作《法言》等。后来扬雄主张一切言论应以“五经”为准,以为“辞赋非贤人君子诗赋之正”,鄙薄辞赋,谓为“雕虫篆刻,壮夫不为”,转而研究玄学。如在《法言》中,主张文学应当宗经、征圣,以儒家著作为典范,这对刘勰的《文心雕龙》颇有影响。扬雄还著有语言学著作《方言》,是研究西汉语言的重要资料。
✱正统儒学:扬雄批判神学经学,为的是能够恢复孔子的正统儒学。在扬雄看来,孔丘是最大的圣人,孔丘的经典是最主要的经典。他说:舍舟航而济乎渎者,末矣,著有《法言》《太玄》等,将源于老子之道的“玄”作为最高范畴,并在构筑宇宙生成图式、探索事物发展规律时,是汉朝道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,对后世意义可谓重大。
4、品格:物质简陋,雄心不陋。刘禹锡在《陋室铭》中将子云亭与诸葛庐相比,是给予了扬雄极为正确的评价了。作为西汉一代大儒,他可以家徒四壁,但是他的精神和思想却并不贫瘠,他的才学如一道闪电,照亮后代的前进道路。
资料来源【百度百科】
资料整理:张丽
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2022年11月29日